请看约翰福音 6:52-59(和合本)的这段经文:
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像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
多年前,当我初读这段经文时不太理解,但看着上下文里的意思后又觉得理解了,尤其是后来读过整部圣经后更加觉得似乎已经非常‘熟悉’了,可其中的比喻的确需要信主多年的肢体深入思考。
1、2000多年前,在犹太的会堂里,犹太人对耶稣说的话感到惊奇:这个人怎么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在这一点上,犹太领袖很可能故意误解了耶稣。然而耶稣只是解释说,饼(或称面包)是祂的身体,将作为为世人赎罪并赐新生命的祭物(约翰福音6:51 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那些无知的犹太人真的以为要把他们变成食人族,把祂吃掉。今天的你可能会对如此荒谬的想法一笑置之;然而,你知道这个想法在当初的罗马教会中仍然很普遍,神父郑重地向会众说,那些吃饼喝酒的人,或者祂称之为面包和酒的东西,实际上扮演了食人族的角色,吃了基督的身体,喝了祂的血。(司布真)
2、除非你吃人子的肉,喝祂的血,否则你就没有生命在你里面:耶稣对上述犹太人别有用心的‘误解’做出了回应,甚至说得更夸张,并藉约翰福音6:51的观点进一步放大了——祂的“肉体”就是祂降世为人、道成肉身的生命。
生命的粮是一个比喻,从天而降的面包是一个比喻,活面包是一个比喻,上帝的粮也是一个比喻。耶稣将饼的比喻延伸到祂实际的、即将到来的十字架上的牺牲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被钉十字架和复活的耶稣必须被信祂之人接受和内化——用‘吃’来比喻恰如其分,否则就没有真正的属灵生命,没有永生。
“在饮食方面,人不是生产者,而是彻底的消费者;他不是一个创造者,也不是一个给予者,他只是单单的接受。即便是皇后要吃饭,她也只能像济贫院里的穷人一样完全接受。在任何情况下,吃饭都是一种接受行为,信心也是如此:你不必去做,不必成为怎样,也不必去感受,只需要单单的接受。(司布真)
重要的是,“吃基督的肉,喝基督的血,指向约翰福音3:16(“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中描述的救赎行为。基督的死打开了通往生命的道路。人们凭着信心进入那条路......吃肉和喝血代表了一种超乎寻常的表达方式。(莫里斯)
在第54节中,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的人,在末日要因祂复活;在第40节(#047b02)中,同样的应许被赋予了'凡看见圣子,信他的人'。(布鲁斯)
3、在信徒的日常生活中更会发挥分别为圣的功效,以基督为食的:“就是在我所有的做工场所和恩典中接受耶稣基督的,将同样会分享我的人格、功德、激情、特权”。这些特质让我们与众不同。我们对基督的渴求恰似我们对食物(面包)的饥饿感:
·看到盘子里的面包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饥饿感。
·知道面包中的成分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饥饿感。
·给面包拍照发朋友圈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饥饿感。
·告诉别人有关面包的情况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饥饿感。
·卖面包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饥饿感。
·用面包玩接球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饥饿感。
除了吃面包之外,没有什么能满足我们的饥饿感并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生命,吃这面包的人将永远活着。是的!
(如有建议敬请留言讨论,邮箱:hu0023@gmail.com)
-
“救党”与“救民”都是为了谁?
2025年3月30日晚,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华因病逝世,享年77岁。生前曾担任《炎黄春秋》副社长…
-
灵的导向与真实成长:在爱的缺席中寻找复归之路
引言:灵,是人一切行动的根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灵,无论是在哪…
-
“胡适与梁漱溟之争”的现实意义
导读:“梁胡之战”是指1930年梁漱溟与胡适围绕“中国根本问题”展开的著名思想论战,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
为“在悔改中活出敬虔”的中国基督徒祷告
但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劝老年人要有节制、端庄、自守,在信心、爱心、忍耐上都要纯全无疵。又劝老年妇人…
-
“制度决定生产力”是否适合中国?
导读:“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决定国家兴衰的根本,不是科技,而是制度。”该观点出自2…
-
“众教合一”有可能实现吗?
宗教是为这个世界上的正常人预备的。在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国家,除了极权组织外,人们的宗教形式虽然不同,但在社会行为…
-
追求自由和福利是否取决于政治?
引言:一直都在思考为什么社会上很多人争着去考公务员,或进入某个国企即所谓的“体制内”工作,他们在追求什么呢?财…
-
不一样的“西装、体制与信仰”
在许多国家,西装象征着正式、优雅、职业精神和社会地位。它可以是企业高管的标配,是律师在法庭上的战袍,也是政治家…
-
转:电影《人工智能》的改编详解
【前言】《Supertoys Last All Summer Long》(《超级玩具度过整个夏天》)是英国科幻…
-
“AI意”临近时,人该如何回应?
最近上映了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我们也…
-
谁在改变我们的社会价值观?
中国社会在过去七十多年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体现在经…
-
与神同行的生活质量
很多人喜欢打牌,山东人热衷“够级”、“保皇”等等,近年来流行“掼蛋”,可我总感觉自己智商低而不愿意打。还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