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丈夫成为爱主的男人、家庭中属灵的带领者;
  • 让妻子成为  神所爱蒙大爱的女子、成为丈夫的顺服者、帮助者、成为孩子属灵好的影响者;学习主的品格和属性,成为箴言31章中智慧女人;
  • 让儿女成为爱主的孩子,在专业领域成为有影响力的专家,彰显  神的荣耀。

《为主燃烧,但不要烧成灰烬》阅读笔记-第五章 从缺乏对象到有倾诉对象


特别说明:

文章正文字体为黑色,下述绿色和浅蓝色字体为辅助,阅读时请留心;

第五章 从缺乏对象到有倾诉对象

1.缺乏个人的倾诉对象

    缺乏个人的倾诉对象被认为是导致身心耗竭症状中情绪耗竭的因素之一。①倾诉对象乃是……一个取得了某人信任的人,因而对方愿意向这位他信任或认为可靠的人完全吐露心声。”②我们甚至在耶稣的生命中,也可以找到他需要有倾诉对象的证据,但他在危难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却只有父神的帮助。耶稣在最后的晚餐后邀请他的门徒(特别是属于他核心小组的彼得、雅各和约翰)陪伴他到客西马尼(参见太26:26-46)。然而他的这些所谓的知心朋友尽管并没有意图要出卖他,但却因为害怕被牵连而离弃了他。因此,
    耶稣与他门徒的友谊并不是基于门徒的功绩或可靠性,而是出于他的恩典(参见约1:17)。耶稣把他的门徒当作朋友看待,他们便变成了他的朋友。

门徒是否能够继续他们与耶稣的友谊,在于他们是否愿意遵行他的吩咐(参见约15:14),正如耶稣遵守了父神的命令,便常在他的爱里(参见约15:10)。①

    耶稣在他最痛苦的时刻,“在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之后,“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参见路22:43-44)。在那个时刻,父神是耶稣唯一可以依靠的倾诉对象。因此在耶稣的经验中,门徒和世上的知心朋友固然重要,却不如父神那样是我们唯一可靠的和大有能力的倾诉对象。
    保罗也明白有倾诉对象的重要性。腓立比教会的友谊、他们的祷告和物质上的支持对他来说是特别的祝福。
    腓立比人……为了表示他们与保罗的友谊,继续与保罗分享他们的财物。保罗在牢中从以巴弗提收到他们给他的馈送。他祷告祈求神同样地报答他们:“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参见腓4:18-19)②
    这个教会减轻了保罗在情绪方面的疲累,因为他们与保罗不但彼此相爱(参见腓2:2),也一同经历了争战(参见腓1:30)。①“保罗强调他们跟他有相同的心思意念,并且有相同的目标,可从他使用了非正式的希腊语(koinos)中反映出来。”(同义词参见腓1:7、27,2:17-18、25,3:10、17,4:3、14)②
    在个人方面,保罗珍惜在福音上曾与他一同劳苦、与他真实同负一轭的人(参见腓4:3),特别是提摩太,因为他跟保罗“同有一个心志,与他同心”,是他的真心朋友(参见腓1:27,2:20)。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当保罗的生命快要结束时,他希望提摩太能在他的身边(参见提后1:16-18;4:17)。保罗一生都在与他“一同劳苦”的同工身上多多播种(参见林后9:6),如巴拿巴(参见徒13:1)、马可(参见徒13:5;提后4:11)、西拉(参见徒15:40)、路加、吕底亚(参见徒16:13-15、40)、亚居拉和百基拉(参见徒 18:1-5)、提多(参见多1:4)和以巴弗(参见西4:12)。
    然而尽管保罗身边有一大群知心的朋友,他却一直认为只有神是唯一不会令他失望,且大有能力的朋友:“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林后4:9-10)“保罗在软弱的时候仍然可以刚强(参见林后12:10),是出于他与神的友谊。”在他生命和事工快要结束的时候,没有人来看他,“唯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参见提后4:16-17)。保罗在这个无助的时刻,只能依靠主的显现,就如耶稣基督在他被钉十字架前,天使给他加添力量一样。
    牧师需要有支持系统,以帮助他们重新安排优先次序,让他们恢复客观地看待事情,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得到帮助。要找到真正的友谊可能不那么简单,这取决于牧师怎样看待他们自己。当牧师纯粹把自己的牧职看为一个职业,便会让自己与会众保持距离,而孤单的牧者往往无法在理智上把自己与属灵辅导的角色分开。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这样分析牧师的困境:
    一个在事工上接受了充分装备的牧者通常是一个孤单的灵,与其他人有所分别、超越并走在别人前头。他的会众中即使是最有爱心的人也无法分担他特殊的想法、忧虑和试探。普通士兵可以有无数的战友与他们肩并肩地同行,然而军衔越高,人数便越少。士兵不计其数,上尉则人数不多,上校更为稀少,总司令却只能有一个。在我们的教会中也是如此,主兴起作为领袖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孤单的人。位高人寡,他们只能向神倾诉,

神就在他们极度的孤单中与他们相遇。①

    被公认为是分析心理学创始者的瑞士心理医生卡尔·荣格(Carl Jung)指出,当牧师与其他人交往时,他们往往戴上心理面具,遮掩着他们内心真正的感受。②虽然牧师需要保持其“专业性”,但牧师却渐渐变得“无法适应”他们的角色。③他们企图扮演好牧者的角色而不被触摸到他们真正的自我。在这种情况下,牧师正走向身心耗竭综合症。当他们面对令人越来越喘不过气的需要和要求,便往往引身而退。
    有一个例案是一个牧师被呼召到城中心的一间华人教会服侍。会众期待他住在他们附近,但牧师和他的家人却打算住在城郊。会众对师母和牧师的孩子有所期待,但他们却不愿意担负这些责任。有些会众对此甚为不满。④这些原因影响了牧师长期牧养的果效,缺乏朋友和没有得到会众的支持使这个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作为对此书作者调查的回应,牧师们形容他们找别人倾诉个人问题时的困难。他们的回答包括:“我没有朋友”、“我没有时间交朋友”、“我是牧师。我知道会众对我有什么期望,跟他们谈话非常困难。

跟我一起毕业的神学院同学又没几个留在同一个城市。①由于这些,牧师很容易便会陷入身心耗竭的情况,所以我们必须考虑有哪些文化和组织上的因素,足以导致牧师在精神、灵性和感情方面感到精疲力竭。

    得到朋友和别人的支持,似乎是牧者能够有效地侍奉和保持健康的关键因素,比不是全时间侍奉的人似乎更为重要。有一个在1976年进行的牧者研究报导说:“(牧者的)压力在缺乏外人支持的情况下,似乎最难以解决。特别当压力的来源是出于他们的婚姻或家庭问题,更是如此。”②将巴纳集团(Barna Group) 2006年对牧师个人关系的调查,与保罗·赖特(Paul Wright)在1985年发表的关于牧者友谊的报告作一比较,就会显示出会众往往对他们的牧师有狭隘的看法。假如牧师跟一些会众发展了太排斥他人或太“特别”的友谊,会众便会不高兴。③美国有百分之六十的牧师失去了与他人关联(sense of connection with others)

的感觉。①这显示出假如缺乏倾诉对象,牧师会多么容易陷入身心耗竭的情况。

    牧师的朋友寥寥可数,甚至没有朋友,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们怎样看待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这种情况也反映出目前的文化重视个人主义、才智和自我牺牲。罗伯特·贝拉(Robert Bellah)和其他学者形容美国牧师必须面对与他们作比较的典型的美国英雄:
    美国是那个最神秘的英雄-----牛仔-----的发源地。他跟社会格格不入,却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了社会的救星。牛仔有一种特别的天赋,他的枪法比任何人都快而准;他也天生有特别的正义感。然而这些特性却令他太与众不同,令他无法完全融入社会。牛仔的传奇似乎在说你可以是一个真正上等的好人,值得大家的爱戴,只是你要抗拒加入社会的主流(fully joining the group)……把伸张正义的勇气与独来独往的个人主义联系在一起。这在另一位现代的美国英雄---辣手神探的身上更为明显。从山姆·史培德(Sam Spade)到谢皮科(Serpico),这些神探都是独行侠。以传统的标准来衡量他,他往往不算成功。他的办公室破旧寒酸,电话从来不响。然而他的边缘性也是他的力量。当神探开始调查时,这看起来是一个独立的案件,但随着事情的发展,却发现这案件原来与小区中有权势地位的人有关。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 可以说是腐败到骨子里了。要在这个腐败的社会中伸张正义,这位美国神探必须坚忍不拔,还有最重要的:他必须是一个独行侠。
    牛仔和辣手神探同时告诉我们关于美国个人主义的一个重要事实。牛仔跟神探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够对社会有贡献,只因为他们完全独立自主,站在社会的边缘。一个人为了服务社会,一定要能够独立自主,不需要其他人、不依赖他人的决断、不屈服于他们的喜好。然而这种个人主义并不是自私的。事实上,一个人为了服务整个团体而甘愿把自己孤立是一种英勇的无私表现。不过正是这种传奇人物表现出了美国个人主义极端的不确定性,使得这种英雄主义离令人感到绝望只有一步之遥。①
    我们应该指出,由于牧师不断地面对专业挑战,他们需要有自己的牧者。詹姆斯·民司(James Means)认为尽管这也许与“美式英雄”或“好莱坞制造的超人形象”不相符,但这种关系对牧师的健康来说却至为重要。

无可否认,想要牧师承认自己需要有一位牧者,他便必须放下“超级领袖”的自我形象。牧师若把他们的头衔只看为一个职位而不是作为神要他们成为仆人的呼召,就往往难以启齿于跟别人分享那些可能会对他们的声望造成负面影响的事情。①

    在一个为了这本书而作的专访中,有一个牧师承认他继续侍奉,只是为了养家。经验充足的牧师也许可以不跟别人建立友谊或避免新的挑战,却仍然执行他的例行职责。牧者培训科教授埃布尔兰·卜克(Abram Book)指出,侍奉20年以上的牧师往往不愿意冒风险:
    大部分人在大多数的行业中,当他们在20至30岁时往往处于学习阶段,在30至40岁之间便企图驾驭全世界,等他们到了40至50岁,大概工作了20年后,便“安顿下来”。牧师也不例外……由于牧师在30至40岁之间会碰到各种阻力,并且要面对各种可想象到的新思想,难怪过了20年,他已不愿意再冒风险……假如牧师在侍奉20年后被解雇,便很难重新开始。有鉴于此,大部分侍奉了这么久的牧师都

认为不冒险是上策。①

    缺乏倾诉对象使牧师们更加有陷于身心耗竭症状的危险,并且他们可能要面临最终离开牧职的长期性的困境。

2.寻找倾诉对象的旅程

    牧师在寻找个人倾诉对象之前,要先自我省察,看看自己是否有资格作为另一位牧师的倾诉对象,这是明智之举。这个旅程从一个深邃的自我省察的过程开始,将会充满内心探索和属灵争战所必须具备的元素:信心、盼望、爱心、真理和恩典。这个内心探求的目的是要这个基督徒领袖脱下他的面具,使他突破个人主义,并且让他在基督徒的群体中重新体验耶稣与门徒的关系和保罗与提摩太之间的默契。
    神是一位建立关系的神。我们是神的儿女(参见约1:12),也是他的朋友(参见约15:15)。我们与主联合(参见林前6:17),是基督的肢体(参见林前12:27)。我们有劝人与神和好的职分(参见林后5:17-21),是神的同工(参见林前3:9;林后6:1)。神把我们收养为他的儿女(参见弗1:5)。我们可以彼此相爱,因为神先爱我们(参见约一4:19)。此外,我们不但体验三一神对我们的爱,也蒙三一神对我们的祝福。我们是彼此属灵的朋友、属灵的家人和属灵的倾诉对象。神对亚伯拉罕的探访(参见创18:1-15),主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参见路2:1-7)和圣灵的内住(参见林后1:22),都显示出神对蒙他呼召侍奉他的人的心意,要他们操练他的同在和彼此的相爱。
    我是不是一个在基督里忠心聆听别人倾诉的人呢?一个优秀的让牧者可以倾诉的对象,必须先十分了解自己,才能够帮助别人。能够深入地了解自己,乃是来自与神有深入的关系。通过深入的认罪和真正的悔改,让自己与神有更深的关系,始于面对个人的问题和缺乏安全感,承认错误和失败,并且从中得到教训。罗讷德·赛德(Ronald J. Sider)在他的书(Why Are Christians Living Just Like the Rest of the World?)中指出,使牧师远离神的一个错误,就是“无处不在的个人主义摧毁了西方的教会”。
    麦哥登(Gordon MacDonald)在他的书(A Resilient Life)中详细地谈论到修复过去乃是从悔改开始:“他必须停下来说:‘我迷失了方向。’然后找出正确的途径,并且往回转,直至他回归正途。”作为牧者,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是骄傲的。黑暗的势力乃是建立于我们的骄傲之上。假如我们不加以注意,可能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很多基督徒领袖都疏忽了这一点,特别缺乏彼此的问责。麦金塔(Gary L. McIntosh)和里纳(Samuel D.Rina Sr.)在他们的书(Overcoming the Dark Side of Leadership)中帮助读者明白,“现实”(就是他们骄傲地企图满足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待)怎样引起矛盾、出于自私的权力追求、罪的蒙骗、由错误动机导致的灵性枯干。为了得到深切的医治和有真正的悔改,我们应该每天花时间省察自己,因为我们正如耶稣基督的门徒雅各和约翰一样自私,想从耶稣那里得到特殊的恩惠和夸奖。
    我们也有自我欺骗的本能。甚至保罗也承认他可能有虚假的地方:“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林前4:3-4)此外,我们应该从圣经中大家所公认的领袖(例如大卫王)身上学习到,他们也曾因自己生命中的“盲点”而经历过失败。
    我相信每一个牧师都必须在“每一天实行省察悔改”的操练。我们可以采用麦金塔和里纳书中的建议,作为五个周末静修的材料。牧师在每一次静修的第一个任务是要找出,并且承认自己首要的和次要的“盲点”是什么。
  • 第一个周末 我是不是一个冲动、重视地位的牧师,寻求当权人士的支持和认可,企图掌控教会活动,确保一切运作如常?这样的牧师通常是一个工作狂。他们有时候会过于谨慎,过于律法主义和论断人。
  • 第二个周末 我是不是一个自恋型的牧师,为了需要得到别人的爱戴和称赞而驱策自己要有成就?这样的牧师也许过于看重自己,有巨大的野心和夸大的幻想。我是不是因为有很深的自卑感而变得举棋不定、以自我为中心?除此以外,我是否无法享受自己的成就,也不满于现状?
  • 第三个周末 我是不是一个多疑的牧师,对人猜疑、惧怕、妒忌、怀有敌意,害怕别人会在暗中破坏我的领导力?我有没有对别人的行动过于敏感,怀疑别人的动机,并且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编制出严苛的组织结构?我是不是极端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 第四个周末 我是不是一个只求双方和平共存,为了顾全大局而宁可隐藏问题,不去面对问题,只管息事宁人的牧师?我是不是很愿意容忍、极度宽容越轨的行为?我是不是为了不想跟别人说“不”,而宁可接受更多的工作?我是否只对事情做出反应,而不是主动地采取行动?在我内心深处,我是否感到压抑和泄气,无法完全诚实地面对我的情感和问题?
  • 第五个周末 我是不是一个消极攻击型的领袖—固执、健忘、故意减低效率?我是否易于抱怨,抗拒别人对我的要求,借着耽搁拖延来控制在我周围的人和环境?我是否偶尔会利用突然爆发的怒气或哀伤来控制别人?我心中是否有怨气和苦毒?我是否害怕成功,因为这会招致别人对我有更高的期望?
    牧师在每一次静修的第二个任务是带着祈求天父饶恕的态度省察过去。经过这个扪心自问“我是谁”的过程后,下一步便是消除障碍和提高对属灵争战的警觉。第一个障碍是误以为个人的倾诉对象必须是一个完美的人。圣经故事告诉我们敬虔的人也有其“跌倒”的时候。从旧约的大卫到新约的使徒彼得,令我们无法否认没有人是完美的。甚至最知心的倾诉对象在他们的属灵朋友最需要他们的关键时刻也可能打瞌睡,正如当主耶稣在客西马尼祷告时门徒们的表现(参见太26:36)。我们都是罪人,都蒙主赦免,只要我们真心认罪悔改,主便把我们看作他的朋友。我们不配成为他的知心朋友,然而借着神的恩典和圣灵的能力,我们在地位和实际方面都得以在基督里成为他的知心朋友。为了克服这个错误的想法,正如方舟团体(L'Arche Community)的创办人范尼云(Jean Vanier)在她的书(Communityand Growth)中所说:“当我们接受自己是有软弱和缺点的人,亏欠了神和我们的弟兄姊妹,然而我们已蒙赦免,并且可以朝着内心得释放和更加真诚相爱的方向成长,我们也因而可以接受别人的软弱和缺点,因为他们(其他可能成为我们倾诉对象的人)也曾经蒙神赦免,并且正朝着因爱而得释放的方向成长。①
    第二个障碍是单向的属灵关系,这情况往往在基督徒团契里出现。鉴于美裔、华裔、韩裔和非裔牧师身心耗竭的例案越来越多,“谁是牧师的牧者?”便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关于发展倾诉对象的关系,我想借用保罗·史坦利(Paul D. Stanley)和罗伯特·克林顿(J. Robert Clinton)在他们的书(Connecting)中所描述的关于传承者(mentor)和学习者(mentee)的双向关系。在这种双向的关系中,他们彼此分享见解、经验、友谊、属灵和肉体生命的高峰低谷,借着担当彼此的重担(参见加6:2)而彼此接纳和建立。这个过程会减低其中一方或双方成为“情绪垃圾桶”的危机。
    这个旅程的第三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连续五周寻找倾诉对象的过程

第一周:我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吗?

    每天都问这个问题:我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吗?然后研读圣经来找出答案。牧师可以从旧约经文,从摩西到大卫来思考这个题目。摩西听从了他岳父给他的无价的回答,因而避免了陷入身心耗竭的状况。大卫则有一个为了他们的友谊敢冒生命危险的知己约拿单。之后,牧师可以从新约经文,从我们的主耶稣和使徒保罗的生命中来思考这个问题。
    牧师可以在周间思想教会历史中跟他们侍奉工场有关的、“如同云彩围着我们的许多见证人”,例如约翰·牛顿(John Newton)和威尔伯福斯(Wilberforce)之间的友谊。
    到这周结束的时候,问自己以下的问题:我是否感到孤单,并且回避别人?我是否因长大的环境、家庭和/或教会背景而变成了一个独行独往的人?我是否比耶稣、保罗或在《希伯来书》11章中众多有信心的人更有能力?我曾经有,或曾经向神祈求多少个倾诉对象?向神认罪并祈求他的带领。

第二周:思想关于个人的倾诉对象

    思想你的过去,设法回想起你认为可信赖的朋友、亲人或同伴。你们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现在的情况又如何?
    想一想你目前的情况。在记事本上写下目前或以后有可能成为你倾诉对象的一两个名字。求神帮助你跟他们建立或重新建立圣约关系。
    想一想你的未来。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你从这个彼此倾诉的关系中所能得到的在基督里最大的喜乐是什么?为此祷告和心存盼望。不要听从你过去的经验或别人负面、令人气馁的声音,总是说他们无法找到倾诉对象,或这种关系太冒险。你要刚强壮胆。

第三周:你建立个人倾诉对象的故事

    写下一个非正式、有自我启发性的自述,关于你怎样结交朋友,并且他们当中有哪些成为了你的倾诉对象。这个自述应该从你的童年开始,那时你的友谊核心圈也许包括了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同学或邻居。当你成为基督徒后,便包括了你的牧师、主日学老师和教会中的朋友。假如你入了圣经学院或神学院,你的友谊便包括了室友、当时的同学和教授。我们还要包括我们工作后的同事,因此我们要记下我们作为植堂者、宣教士、牧师或在神学院工作的同工的这些岁月。假如你已经结婚,你的配偶是你的倾诉对象吗?想一想这些倾诉对象,是什么原因使你把他们看作亲密朋友?想一想你曾经有过的最亲密、最令你愉快的关系。这些人目前在哪里呢?不要忘记,你要想到的是过去美好的时光。在你生命的新的一页,你可以发展一个新的彼此启导/传承的关系吗?以往的“美好时光”可以再次发生吗?现在就把你的请求带到神满有恩典和怜悯的宝座前。

第四周:作为一个倾诉对象,我有怎样的个性?

    我们与别人的个人关系,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有可能成为我们倾诉对象的人选,因为我们真知道“在彼此生命中有极度丑陋的地方,却仍然能够像弟兄姊妹般地以诚以爱相待。①
    我们是在强调个人主义的美国教会文化中侍奉,与早期教会的模式成为对比。早期信徒把自己看为同是三一神的儿女,并且同享从恩典、真理、信、望、爱的团体所得的爱。
    思考《开普敦承诺》第9条款(Cape Town Commitment, Article 9)的“我们爱神的百姓”:“神的百姓就是指那些来自各个世代、各种民族,在基督里蒙神所爱、被他拣选、呼召、拯救、成圣,得以成为他的百姓,分享基督的荣耀,成为新天新地居民的人。神从亘古到永远,并且在我们高低起伏和叛逆的时候一直爱我们,也命令我们要彼此相爱。因为‘神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所以你们该效法神……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在神的家中彼此相爱,并不只是一个值得称赞的选择,而是一个我们无法逃避的命令。这种爱是顺服福音的证明,是我们顺服基督带领必要的表示,也是普世宣教强大的动力。耶稣从万国中呼召他所有的门徒成为一家人,借着他使人和好的恩典,破除罪的障碍,成为一个与神和好的团契。这个在圣灵交通中的教会是一个恩典、顺服和爱的团体,表现出神的荣耀和基督的恩典,彰显出神非凡的智慧。教会是神的国度在今天最鲜明生动的写照,是由与神和好的人组成的团体。他们不再为自己而活,而是为爱他们并为他们舍己的救主而活。”
    不一样的个性可以互补对方的不足。内向的欧康诺(Richard O'Connor)在他的书(Happy at Last)中分享说,他“外向的太太帮助他在很多通常会令他想尽快跑回家的社交场合中感到比较自在,因而让他可以享受这些活动。①使用“迈尔斯-布里格斯职业性格测试”(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的量表来分辨出自己和倾诉对象的四个性格倾向-----外向型/内向型,感觉型/直觉型,情感型/思考型,知觉型/判断型会加深彼此的认识和补充对方的不足之处。

第五周:我是否有或我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

    假如牧师已结婚,考虑一下自己与配偶的关系。他或她是自己在灵里的倾诉对象吗?他们之间怎样分享生命光明的一面和分担其阴暗的一面?他们过去五年有遇到挑战或碰到困难吗?在未来的五年,关系会有所进展吗?正如倾诉对象彼此有的关系,夫妻之间也可以有亲密的属灵友谊,《属灵友谊》(On Spiritual Friendship)的作者艾尔雷德(Aelred of Rievaulx)指出:“只有那些我们称为朋友的人,我们可以毫无顾虑地把我们的心和其中的一切隐私交托给他们,他们反过来也会遵守信任和

保密等约定。①

    找寻一个倾诉对象的过程,进入一个知己的关系,经过一番祷告之后,可以是一个有意和自然的过程,正如耶稣在选出十二个门徒前,先经过整夜的祷告。然而一个倾诉对象要具备什么条件呢?他们必须是神敬虔的仆人。一个属灵的倾诉对象会问责基督徒领袖,如有需要的时候,为他提供方向,为事工出现的问题提供他的看法,并且自己决意成为一名成熟的基督徒领袖,为主服务和受苦。
    除了他们与神的纵向关系外,我们也可以合理地看看他们与其他人的横向关系。我们可以考虑他们与家人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他们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与友谊中有没有完全坦诚透明?他们有没有正如使徒保罗一样,当他处于《哥林多后书》1章8节至9节所形容的人生低谷,愿意坦白承认:“我们……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他们有没有像保罗那样谦卑,虚心地请他的“羊群”“宽容我这一点愚妄”?(参见林后11:1)他们在讲道时有没有表现出自己的脆弱,“显露出他的人性,却不是自我贬低,分享他得胜的地方,却没有自高。呈现出神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工作的真实写照?那正是讲道中一个最重要的作用。这种表白表示牧师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且愿意努力改

进。这样便形成一种风气,让别人也可以承认他们需要帮助。①

    我们也可以考虑倾诉对象的年龄、人生经历、侍奉经验、个性、信仰传统、宗派/无宗派、侍奉角色、承诺程度。此外,朱迪思(Judith A. Schwanz)建议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谨慎和刻意地进行、花点时间让关系慢慢发展,在成为属灵的倾诉对象前,往往先让动机显明。②
    沙仑灵命塑造学院(Shalem Institute for Spiritual Formation)的主任蒂尔登·爱德华兹(Tilden H. Edwards)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当牧师在一个新的倾诉对象关系发展的初期感到不自在时,“除非你很清楚那个人不适合你,我建议你用几个月的时间作为试验期,让你有时间‘慢慢适应’这个关系。这会帮助你弄清楚你的矛盾感到底有多少只是出于你内心对任何人的抗拒,和有多少可以归咎于这个关系。”③
    找寻个人的倾诉对象是一生的过程,因为牧师的生命有很多未知数。这是一个很长的旅程,从深切清除个人的黑暗面,到自己成为一个可信赖的倾诉对象,到认真地祷告并有意地找寻一个值得信赖的倾诉对象。这是一个值得踏上的旅程,因为这将会成为基督精兵“走完全程”的标记。

(如有建议敬请留言讨论,邮箱:hu0023@gmail.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