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丈夫成为爱主的男人、家庭中属灵的带领者;
  • 让妻子成为  神所爱蒙大爱的女子、成为丈夫的顺服者、帮助者、成为孩子属灵好的影响者;学习主的品格和属性,成为箴言31章中智慧女人;
  • 让儿女成为爱主的孩子,在专业领域成为有影响力的专家,彰显  神的荣耀。

《为主燃烧,但不要烧成灰烬》阅读笔记-第四章 从不胜任到胜任有余


特别说明:

文章正文字体为黑色,下述绿色和浅蓝色字体为辅助,阅读时请留心;

第四章 从不胜任到胜任有余

    当牧师与那些雇佣他的人在他的职位描述上不一致时,他难免会有不胜任牧职的感觉。这只会加增牧师的情绪耗竭感(身心耗竭的一个征兆)。在这种情况下,牧师、教会策划人、宣教士等,便应该重新审视神对他们的呼召,因为神会赐力量给他的仆人来满足羊群的需要,他永远不会让牧师缺乏完成他们呼召的资源。牧师必须承认并且接受耶稣对门徒的呼召是要他们作“主的仆人”;属灵的权柄和领导力只能通过受苦和牺牲之路才能得以建立(参见可10:38-39)。举例来说,尽管保罗享有重要人物的身份,但他却没有滥用他的领导地位,反而愿意谦卑地服侍众人(参见林后3:9,11:26-29)。
    当牧师不完全明了牧职的性质或他个人的恩赐和不足之处,他便可能有不胜任牧职的感觉。大多数牧师感到自卑,相信自己没有能力面对挑战,因为:
1)他们对自己的呼召有怀疑;
2)这份牧职有特别多的工作要求;
3)信徒领袖和会众强化了大家崇拜牧师的自然倾向。

1.不胜任牧职

    前芝加哥柳溪大型教会(Willow Creek megachurch)职员卡曾斯(Don Cousins)指出北美教会追求属世的成功模式,包括尊崇超级巨星的总裁,追求某个基督徒领导力专家所定义的领导恩赐。①这样的着眼点会导致更多牧师因为自忖不胜任牧职而经历身心耗竭,因为会众和信徒领袖往往把他们的牧师与这些“大名鼎鼎”的人士相比,以致牧师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牧师到底会陷入这个“无法自拔的困境”还是能够继续有效地侍奉,差别在于他们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呼召,因为牧师自忖不适合牧职,似乎与他们对呼召的困惑有关。
    教会历史展现出四个对“呼召”看法的历史阶段:早期教会将过基督徒的生活看成是一种呼召;中世纪认为加入圣职是一种呼召;宗教改革时期把所有职业都看为是圣职的呼召,一直到后基督教时代。②正确地分辨出牧师的呼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对牧师呼召的性质,因为这呼召也许不是要他做牧师。努力地找出个人真正的呼召,对找出牧师为什么有身心耗竭的症状,或对预防职任倦怠的发生至为关键,对牧师决定去留也同样重要。
    “呼召”(希腊文 kaleō)乃是蒙神邀请加入圣职,把牧师带进神的事工。《罗马书》4章17节指出神呼召我们得到一个新生命,成为一个新造的人;“神以这个过程呼召那些蒙他拣

选和预先定下的人,脱离这世界的捆绑,以至他可以叫他们称义和成圣”(参见罗8:29-30)。①这个从罪人成为圣徒的转变是神借着耶稣宝血的工作。根据《彼得前书》,神召我们借着跟随基督(甚至跟随他受苦)走出黑暗(参见彼前2:9)。②未来的牧师在接受牧职呼召前,必须意识到这个重要的不一样的观点。

    泰博特神学院(Talbot School of Theology)释经学副教授哈钦森(John C. Hutchison)指出耶稣呼召门徒是要他们做主的仆人,并且提醒我们,属灵的权柄和领导力是通过苦难和牺牲而建立的(参见可10:38-39)。③耶稣为牧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一个作为仆人的领导模式。“按照门徒的文化背景,这是他们最难明白和遵行的其中的一个命令。这个激进的呼召要求门徒有深邃的谦卑,违背了犹太和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上对尊荣/羞辱和地位的价值观。”④
    使徒保罗是这个正确的仆人模式的典范。戈尔曼(Michael J. Gorman)在他写的《十架之主的使徒》(Apostle of the Crucified Lord)一书中指出,保罗不只是一个“巡回布道家”和“团契的建设者",

他也受呼召成为一个受苦的仆人:“对保罗来说,受苦是他与主认同、以他自己现有的生命体现基督榜样的一种方式。因此,他所受的苦也正如基督的牺牲一样,是他对传讲福音对象一种爱的行动……这终究而言是他做使徒所付出的代价。”①然而保罗的书信显明保罗其实并不具备那种有利于做仆人的被动个性,他需要努力地培养出谦卑和愿意服侍人的心(参见林后11:16-29)。

    保罗对教会的服侍包括了受肉体上的苦:“……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林后11:27),也包括了《哥林多后书》11章28节至30节所记载的精神上的疲累。保罗每天听到他所建立的教会的消息,一方面令他感到焦躁,也为他带来喜乐。除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疲累,保罗也要应付属灵方面的困难,他说:“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后11:29)。然而保罗并没有经历身心耗竭的症状,因为他保持着他受苦是为了效法基督的观点。保罗根据基督的谦卑,道出他对软弱的想法(参见腓2:5-9),他甚至为自己的不完全夸口,因为他对神可以怎样用他的软弱在他生命中成就大事有正面的了解。
    保罗因此是把他做牧者的侍奉和受苦看作为耶稣受苦的延伸(参见西1:26)。他从宣教旅程所受的种种患难,加上他每天面对的压力,都是可以导致身心耗竭的因素。

在《哥林多后书》11章23节至33节所详细记载的苦难一-劳苦、监禁、受鞭打、面临死亡,显示出保罗为基督所受的苦,远远超过现在牧者所受的苦难(如不切实际的期望、不适合牧职的感觉、缺乏倾诉对象和灵性枯干)。

    保罗的事工非常有效,然而他有一段时间要身兼两职。他需要“劳苦工作”,因为他坚持不要成为包括哥林多教会在内的众教会经济上的负担。保罗要免费地传扬福音。温哥华维真学院的讲师巴奈特(Paul Barnett)指出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1章8节至10节说,为的是不要妨碍福音的传播……
    ……决心不让哥林多人为他们所得的福音付出金钱。保罗使自己“降卑”(自供自给),为了可以“免费地”把福音传给他们。保罗决心“凡事”都不要成为哥林多人的负担。保罗所受的苦,与他为了要自给自足而“劳苦工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保罗“自我降卑”的劳苦是确定他有独特的使徒身份的一个印记。神呼召了他,并且要他进入这个工场(参见林后10:15-16);由于保罗是出于顺服而去,他不能接受报酬。①
    这是保罗作为外邦人使徒的印记,是假教师所没有的,因为他们接受了金钱。保罗若接受了这些教会的资助一保护、金钱、礼物,他无疑可以少受很多苦楚。因此,拒绝接受教会的资助,并且坚持“劳苦工作”,不但显示出保罗从神而来的使徒身份,也显著地增加了他的苦楚。
    同样的,阿斯伯里神学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博士班的新约教授威乐顿(Ben Witherington)指出,在《腓立比书》4章10节至20节中有提到“付出和领受”之间的平衡。保罗愿意“全数接受(腓立比教会的捐赠)”,因为“神建立了他与腓立比教会的关系……保罗认为慷慨的捐献是对神的敬拜”。①他与腓立比人有长久的友谊,同心完成传扬福音的大使命。正因如此,保罗说腓立比人的馈送是“极美的香气”。②保罗深被腓立比教会的爱和关怀所感动,因此他说从以巴弗提手中收到的馈送“在神眼中有最高的价值,是‘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参见腓4:18),没有比这更高的评价了。”③
    尽管保罗表现出他有作为基督奴仆的谦卑心态,他却没有低估他在哥林多教会成长和发展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毕竟,“引导(他)们相信”的就是保罗(参见林前3:5)。

保罗没有为了自己的野心,以他使徒的身份欺压众教会,只是“在他建立的教会声称他作为使徒的权柄和地位……他是创始人,是父亲,是领他们加入基督行列的那一位。①保罗形容他得到这个职份,“不是作为一种手段,而是作为一种工具,用以服侍基督、传扬基督,并借着这一切来侍奉神(参见林前3:9)。”②

    因此,当保罗催促哥林多人效法他(参见林前4:16),他是出于一颗无私的心,为了拓展教会。保罗想给哥林多人一个例子或榜样,让他们知道作为基督的门徒该有的表现,因此他的指示并非出于想得到权力的私欲。按照保罗的想法,这是“他感到自己该有的责任(基于福音的持续性),从这责任到他表现出的权柄(基于十架之言表现的软弱和能力),都是借着他使徒的身份彰显出来的”。③保罗对使徒的权柄有这样的理解:“这权柄的来源是(神的)能力,权柄阐释能力,让我们能使用这能力,因此权柄也是一种能力”。④保罗接受了一个呼召,要成就神在他生命中的旨意----他有一个健康的自我形象,也保持了使徒权柄

和仆人领袖之间微妙的平衡。①

    这种平衡对现代自信和果断的牧师来说,可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达到这个平衡等同于获得成熟的智慧。保罗身为牧者,为他的羊群祷告,求神在一切属灵的智慧和悟性上,让他们满心知道神的旨意(参见西1:9)。保罗的榜样显示出着眼于基督的属灵智慧包括认识神、意识到自己在基督里的价值,并且愿意接受神的呼召,成为一个受苦和服侍人的牧者。正因如此,当现代的牧师在事工上面对不公平、没有意料到、无法解决和令人气馁的情况,他们可以仿效保罗的例子和应用神的话语。
    对牧师所扮演的角色有所误解,是否会导致他们自忖不适合牧职呢?在《以弗所书》4章11节,“牧师”是指地方教会的领袖。牧师在基督的肢体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牧养”这个动词在圣经中出现了4次,形容长老喂养教会的活动(参见约21:16;徒20:28;林前9:7;彼前5:2);“牧师”这个名词则与“长老”和“监督”等词交替使用,强调同一职分的不同职责。②在《使徒行传》20章28节被称为长老的监督,也受劝勉要牧养神的教会。“长老”的尊称强调他们属灵方面的成熟和智慧,

“监督”强调监管和治理,而“牧师”则有喂养和照顾羊群的含意。①

    当牧师既不明白牧职的真实性质,也不知道自己的恩赐和有限性,便可能导致他们有不适合牧职的感觉。有些牧师有吸引人的外貌、令人印象深刻的口才、对名字和个人资料的超人记忆,又有吸引注意力和易于让会众接受所必须具备的魅力,②但他们当中大多数却认为自己不够资格和没有能力面对挑战,无法胜任牧职。
    拜欧拉大学(Biola University)泰博特神学院的基督教事工和领袖课程教授麦金托什(Gary L. McIntosh)和《只有周一最难捱》(It Only Hurts on Monday)的作者埃德蒙森(Robert L. Edmondson)发现有27%的牧师对自己的呼召有怀疑,以下是一个例子:
    乔大概四十出头,做了15年的牙医。当他对自己平信徒的侍奉角色感到不满,他的牧师便以为这正显示神在呼召他进入“全职侍奉”。牧师没有慎重地考虑到乔的恩赐,便建议他进入神学院……不久,乔发现自己无法应付学科的压力。此外,他在讲道学一科发现自己无法把思绪安排成一篇讲章,也无法站在听众前而不心惊胆战。过了不久,乔便陷入严重的忧郁状态。

幸亏支持他的教务长看出他的问题,并且帮助他明白他以为神呼召他去做与教会有关的工作,大部分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以为只有做牧师才算是一流的基督徒。①

    21世纪对牧师工作的要求令他们有喘不过气和无法胜任的感觉:
    安慰病人和面临死亡的人;作为遭丧之家和/或紧张的新郎的力量支柱;提供婚姻辅导;为人祷告,并且随叫随到;在照顾孩子和家庭纠纷等问题上满有智慧;管理一个(巨额的)收支预算;募款偿还债务,但不能发债券;借着全义工的教牧同工有效地推展教会活动,尽管这些义工不一定可靠;兼任教堂建筑和四周园地的管理工人;作讲章准备时有神助,讲道时有口才;穿着得体,但不能太讲究;在所有人际关系上有圣人的举止,言谈措辞连老祖母都不会起疑问;爱孩子,教养子女,以身作则;自己的婚姻和个人习惯无可指责……不欠债;以自己的生活作为模范,

让仿效的人可以在信心和灵命上有长进。①

    当牧师面对这样广泛的要求和挑战,即使他们认为自己有领导才能,也许也会感到无法胜任。
    在2006年,巴纳集团(Barna Group)报告说,“基督教会十个主任牧师中有超过九个认为自己是有效率的领袖,但七个主任牧师中只有一个说他们在思想和行动策略方面有效率。”②牧师也许感到精神上的压力,因为平信徒领袖和会众往往把他们放在很高的地位,以致他们很难达到众人的期望。回答巴纳集团调查的五位牧师中便有一位说他们没有达到会众的要求;有25%认为他们不适合他们的会众,虽然他们在教会的较早期也许互相配搭得很好,但教会文化和会众的需要改变了。③麦金托什和埃德蒙森所做的调查也显示,类似的因素导致43%的牧师提出了辞职。④

2.牧职的适合性

    牧师是否能够按照圣经对事工的看法,建立他们能胜任牧职的信心?神赐下两种恩典,就是救赎的恩典和侍奉的恩典。牧师是恩典的执事。恩典联系、征召并且赐能力。神在我里面的能力(参见林前10:15)可说是恩典的神学。我们成为恩典的管家,负责指示其他人恩典的工作。恩典吸引我们、呼召我们、催促我们、叫我们成长、赐我们事工。
    事工是从神而来,并且神借此表现出他的恩典。事工就是神的恩典通过我们毫无阻拦地流向他人。牧师扮演着特别的角色,通过解释、示范和分发,作为神恩典的管家。牧师通过每天跟随被钉的弥赛亚,背起他们自己的十字架,响应神的恩典。他们舍弃自己的利益,“先求神的国和他的义”(参见太6:33),叫万民作他的门徒(参见太28:19-20)。除了这两个首要任务外,牧师也生发出“敬虔的担忧”,正如保罗为教会焦急(参见林后11:29)。保罗用他所有的心志侍奉主的教会,但使教会增长和结果子的是神。换句话来说,牧师不能光靠自己的能力执行他们的事工,因为只有神能够令事工增长和结果(参见林前3:7)。尽管我们侍奉上有不胜任的地方,但我们仍然可以侍奉神,并且全心全意地依靠他,借着神的恩典对其他人更有耐心。为了应付不胜任牧职的感觉,牧师应该每周重温一次圣经对侍奉的看法:事工乃是神的恩典,我们尽自己的能力,但心中明白牧师只是一个器皿,成就事工的是神。
    深入并诚实地审视自己成为牧师的呼召,是否能够挽救和重燃自己侍奉的热情呢?明白神呼召牧师是为了推动事工,是让牧师能够重新火热侍奉的关键因素。
    对很多牧师来说,除非他们明白神的呼召并且让这呼召成为他们侍奉的动力,否则他们很容易便会失去侍奉的喜乐,视侍奉为苦差事。牧师必须考虑神的旨意和他的呼召。①假如牧师的动机是为了讨人喜悦多于讨神喜悦,他可能会失去他的事工。另一方面,假如牧师不考虑别人的要求,只考虑他自己的目标和想做的事,他便可能落入只满足于自己的陷阱。因此,牧师在明白神的呼召后,应该有侍奉的动力。
    举例来说,在《约翰福音》11章1至7节,马大对耶稣很不高兴,因为耶稣没有在她兄弟仍病重的时候赶到伯大尼。耶稣“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约11:6)假如耶稣早点到达,拉撒路便不会死。尽管耶稣非常爱马大和马利亚,但很明显他不会让他所牧养的人决定他要做的事,而是按照神的旨意和呼召做事。
    同样在《约翰福音》2章的迦拿婚宴,耶稣在那里行了把水变酒的第一个神迹,他这样回答他母亲的请求:“母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参见约2:4)耶稣清楚地向他的母亲马利亚表示,他不是要按照她的要求行神迹,而是要按照父神的旨意。事工的着眼点不应该是会众的要求,而应该是神的呼召和他的要求。因此,重温神的呼召可以保持牧师的耐力,让他们有力量继续侍奉神。
    目前的电子媒介如电子邮件、电子书、微信、脸书等似乎变得比圣经更重要。我们依赖新观念、新策略、新手册、新模范,似乎在每个情况都企图以“戏耍玩乐”来取代“背起十字架”。“背起十字架”对恩典福音的执事来说,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仿效十架(cruciformity)每天让十字架成为我们生命和事工的中心,会增加我们侍奉方面的适应性,帮助我们顺服神的旨意,真正了解到神呼召牧师是要他们谦卑地侍奉他。
    “骄傲是圣经中最古旧的罪。①”不论骄傲的程度属于轻微或严重,都是从虚荣心开始,过于专注于个人的外表和形象。我们可以做以下的测试:当我们看一幅团体照,我们是不是先看自己?我们是不是只看自己?另一种罪是固执。固执令我们“……不愿意被纠正,令我们无法停止为自己辩护。当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或弱点,我们便逃避、否认或怪罪别人。”②骄傲最深、最大的问题是“比较”、“轻看他人”,③违反了爱神和爱人如己的命令。这是一个严重的以自己为中心的罪。
    另一方面,“谦卑就是愿意地顺服,包含了一种健康的忘我境界……借着圣灵,活在现在,无论如何,不再专注于自己。当我们与别人在一起,我们真的着眼于他们,不是考虑我们可以怎样受益……

谦卑就是不再企图成为另一个人或假装我们是另一个人,接受自己‘适当的微小身份’,不再做那个浪子,也不变成他的哥哥。”

    当耶稣以仆人的身份出现,他并不是要掩饰神是谁,而是借着帮助那些有紧急需要、不一定能对事工有贡献的人而彰显出神是谁。不但如此,用爱心互相宽容就是学习从难以相处的人身上聆听神要对我们说的话。
    国际福音联网(Network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的创办人、会长布格比(Bruce L. Bugbee)和团队发展组织(Team Development Inc.)的创办人、会长卡曾斯(Don Cousins)指出了仆人心志与奴仆心态的分别。仆人心志是凭爱心服侍;奴仆心态不讲爱心。仆人心志的侍奉是基于“我想侍奉神”;奴仆心态的侍奉是出于“我不得已才侍奉神”。仆人心志的动力是“神会看见”,只为讨悦神而侍奉;奴仆心态的动力是“别人会看见”,为了取悦别人而侍奉。此外,仆人心志有“不管我要付出什么”的态度,他们的努力也许会超出别人的期望;奴仆心态的态度是“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他们会尽量做出最少的付出。最后,仆人心志所结的果子“荣耀神”,谦卑地反映出基督,把注意力指向神;奴仆心态所结的果子是为了“利己”,

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身上,骄傲地为自己的利益着想。①三福音神学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 Deerfield, IL)的新约教授卡森(D.A. Carson)在他的书中指出,“基督徒领袖只是基督的仆人,我们所效忠的对象是神,不是他们。神关心他的教会,他要教会领袖为他们怎样建立教会交账。②牧师要紧记他们接受的是服侍和为基督受苦的呼召,这会帮助牧师保持他们作为神受苦的仆人的目标。

    我们对牧师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错误的理解。我们以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具备所有的答案,别人也对我们有这样的期望。我们身处的“超人”文化,崇拜“主教/超大型教会的牧师”,更加强了我们这样的想法。事实上,只有神才可以解决问题和医治。我们只是神的器皿,我们跟我们所服侍的对象一样的软弱。
    “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林后4:7)我们如瓦器般的脆弱,神呼召我们服侍,正如耶稣基督受苦的仆人,不是要我们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像哥林多教会那样把保罗与彼得和亚波罗相比。牧师要谨慎,以免被大众媒介所充斥的社会或建立良久事工的属世期望所同化。
    丹佛神学院的哲学教授顾修斯博士(Dr. Douglas Groothuis)指出:“护教学(教会领袖)不单受到学科内容(事工)本身的困难限制,也受制于执行这内容的人(我们的牧师、宣教士、领袖)本身的软弱……我们是罪人……我们受派去传扬这个无比荣耀的信息,但我们是有缺陷的……我们也许研习太多而祷告太少,或刚好相反。”③(编者注:作者加入了括号中的话)
    保罗在他侍奉的岁月中,深切地了解到自己是谁:“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参见提前1:15)他也很清楚自己在侍奉方面的适合性:“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后 11:29)
    反省我们是谁并且如何蒙神呼召,作为神的仆人去服侍他人和为他们受苦,能让我们在大牧人和我们负责的羊群面前站立得稳。

(如有建议敬请留言讨论,邮箱:hu0023@gmail.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