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看路加福音18章1-8节(和合本)的内容:
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说:“某城里有一个官,不惧怕 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我有一个对头,求你给我伸冤。’他多日不准,后来心里说:‘我虽不惧怕 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主说:“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 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
从经文开头看,我们常常祷告失败,因为我们失去了信心。我们变得灰心、沮丧,然后不再像我们应该的那样祷告,在生活中各样来来回回的事情中反复发生几次之后便会连祷告的力气也没有了。
在祷告中很容易失去信心,因为祷告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我们常常不以为然。在歌罗西书4章12节,保罗称赞一个名叫以巴弗的人,因为他常常竭力劳苦……他在祷告之间,常为你们竭力地祈求,愿你们在 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稳。可以看出,保罗知道祷告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热诚的工作。莫里森试图解释为什么祷告是困难的,因为人的三个部分,即身心灵都参与了祷告:“有悟性,我们靠它聪明地工作;有心意,我们靠它心甘情愿地工作;有意志,我们靠它顽强地工作。”(莫里森)
在祷告中很容易失去信心,还有一方面是因为魔鬼撒旦的搅扰,因为牠讨厌祷告。如果祈祷没有力量,那撒旦的‘工作’就容易多了,是不是?
在祷告中很容易失去信心,更因为我们并不总是相信祷告的能力,太多时候,祈祷成为最后的应付手段,而不是当作紧急情况下乃至生活中的每一时刻的第一位资源需要去考虑。基督徒经常听到朋友或家人在疾难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请为我们祷告。潜台词其实是:万一祈祷‘灵验’了呢?但他们,甚至基督徒本人也忽略了祷告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和能力。
回到经文中去体验耶稣所在环境的场景吧,需要知道的是,耶稣自始至终都在过着祷告的生活,从被约翰施洗到被钉于十字架,无时无刻不在与父神对话、祈求、交托。他活着不仅为自己祷告,更是为了为祂的子民祷告。凡靠着他进到 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希伯来书 7:25 和合本)。
我们的信(德)在哪里?除非我们知道神是谁(不像那不义的法官),除非我们是祷告而不灰心的人,否则我们还没有耶稣回来时所寻找的那种信心(德)。
弟兄姐妹们,你们在祷告中还会丧失信心吗?
(如有建议敬请留言讨论,邮箱:hu0023@gmail.com)
-
“救党”与“救民”都是为了谁?
2025年3月30日晚,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华因病逝世,享年77岁。生前曾担任《炎黄春秋》副社长…
-
灵的导向与真实成长:在爱的缺席中寻找复归之路
引言:灵,是人一切行动的根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灵,无论是在哪…
-
“胡适与梁漱溟之争”的现实意义
导读:“梁胡之战”是指1930年梁漱溟与胡适围绕“中国根本问题”展开的著名思想论战,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
为“在悔改中活出敬虔”的中国基督徒祷告
但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劝老年人要有节制、端庄、自守,在信心、爱心、忍耐上都要纯全无疵。又劝老年妇人…
-
“制度决定生产力”是否适合中国?
导读:“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决定国家兴衰的根本,不是科技,而是制度。”该观点出自2…
-
“众教合一”有可能实现吗?
宗教是为这个世界上的正常人预备的。在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国家,除了极权组织外,人们的宗教形式虽然不同,但在社会行为…
-
追求自由和福利是否取决于政治?
引言:一直都在思考为什么社会上很多人争着去考公务员,或进入某个国企即所谓的“体制内”工作,他们在追求什么呢?财…
-
不一样的“西装、体制与信仰”
在许多国家,西装象征着正式、优雅、职业精神和社会地位。它可以是企业高管的标配,是律师在法庭上的战袍,也是政治家…
-
转:电影《人工智能》的改编详解
【前言】《Supertoys Last All Summer Long》(《超级玩具度过整个夏天》)是英国科幻…
-
“AI意”临近时,人该如何回应?
最近上映了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我们也…
-
谁在改变我们的社会价值观?
中国社会在过去七十多年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体现在经…
-
与神同行的生活质量
很多人喜欢打牌,山东人热衷“够级”、“保皇”等等,近年来流行“掼蛋”,可我总感觉自己智商低而不愿意打。还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