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卫星
但有一件事,我向你承认,就是他们所称为异端的道,我正按着那道侍奉我祖宗的 神,又信合乎律法的和先知书上一切所记载的,并且靠着 神,盼望死人,无论善恶,都要复活,就是他们自己也有这个盼望。我因此自己勉励,对 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使徒行传 24:14-16 和合本)
上面的经文是在公元58年,使徒保罗在被犹太宗教领袖抓捕并交给罗马巡抚腓力斯后,发表了一番铿锵有力的辩护。面对腓力斯、祭司长亚拿尼亚、众长老以及辩士帖土罗等人,保罗坦诚地表达了他对基督教‘道’的信仰与实践。彼时距离耶稣被钉十字架过了约25年。在场的巡抚、祭祀长和众长老、辩士等人的心理活动各有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罗马统治者、传统犹太宗教领袖和宗教捍卫者。今天重点思考犹太宗教领袖为什么抵制保罗,就像在此之前抵制、迫害耶稣基督那样,门徒该怎么做。

一、先看一下公元前后犹太地的统治情况:
罗马于公元前63年由庞培大帝占领耶路撒冷开始对犹太地区的统治。这种统治形态一直持续到公元135年巴尔科克巴起义结束,大约持续了198年。在这段时间里,耶路撒冷最初是作为罗马的附属王国,由如希律大帝这样的当地统治者管理,他们由罗马任命。公元6年后,耶路撒冷成为罗马的直辖省份,由罗马官员直接管理,直到最后、也是主要的一次犹太起义巴尔·科克巴起义,之后罗马对该地区的管理方式和人口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公元前后犹太地的主要信仰和犹太教祭祀阶层对基督教传播的担忧。
在公元前后的犹太社会中,犹太宗教领袖仍然持守着摩西律法规定的职责,即便是在罗马统治期间也拥有重要的地位和权威,犹太信众对掌权者的‘顺服’也在某种程度上与罗马统治者的要求吻合,达成了一种默契。祭祀的权力建立在对民众宗教生活的指导和控制上,当耶稣及其门徒,乃至后来保罗的福音传播活动开始在犹太社会中兴起时,这些宗教领袖面临了来自新信仰的挑战,引发了他们的担忧和反应,部分原因如下:
首先,基督教传教活动对犹太宗教领袖的权威和影响力构成了威胁。基督教所传播的教义与犹太传统教义不符,尤其是关于耶稣基督的复活和救赎的观念。这引发了犹太宗教领袖对其传统权威受到动摇的担忧,因为人们可能会转向新的宗教信仰,而不再依赖于他们的指导和控制。
其次,犹太宗教领袖还担心失去对广大犹太信徒的控制和经济支持。他们依靠民众的捐赠和奉献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宗教事务,因此,如果信徒减少,他们可能会缺乏奉养供给,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地位。他们试图通过维护传统教义和权威来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维持经济上的支持。
因此,当面临来自基督教传教活动的挑战时,犹太宗教领袖往往会采取强硬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维护与罗马统治者那种稳定信众权威的默契,他们可能会借力罗马统治者颁布的法律手段来打压异端邪说,比如辩士帖土罗指责保罗“是鼓动普天下众犹太人生乱的“(徒24:5c)、“连圣殿他也想要污秽“(徒24:6a)等,通过这些措施对持异议者进行处罚和迫害,阻止传教活动。对于这些宗教领袖来说,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利益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他们会竭尽所能来保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回顾一下犹太领袖对耶稣传扬福音的迫害,他们视福音为异端邪说,耶稣在祂的传道中强调了爱、宽恕、怜悯以及与传统律法的关系,这与犹太宗教领袖所持教义有所不同,挑战着犹太教传统和权威。耶稣强调了心灵的净化和对他人的关爱,而不仅仅是像法利赛人那样对律法的表面遵守,“耶稣说:“以赛亚指着你们假冒为善之人所说的预言是不错的。如经上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马可福音 7:6 和合本)。
耶稣的教导和神迹奇事更是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并使他成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 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 22:37-40 和合本)
鉴于这些担忧,犹太宗教领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付耶稣。祭祀阶层及其文士和法利赛人通过对祂进行质询和挑战来揭露祂的‘异端邪说’,借助罗马统治者的法律手段逮捕祂并进行所谓的审判直至定罪并处以死刑,试图终结祂的影响力并阻止祂的传教活动。
三、福音的种子已经播下,且广为流传。
在135年巴尔·科克巴起义后,罗马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镇压进一步的犹太抵抗并巩固对犹太地区的控制。罗马皇帝哈德良对该省进行了重组,并实施了几项重大变革:
如耶路撒冷的更名和重建、禁止犹太人进入(圣殿被毁日除外);禁止了包括割礼在内的某些犹太习俗;罗马殖民活动增加,减少犹太人口的影响力等等。
这些行动导致了犹太地区在人口和文化上的重大变化,实际上结束了犹太人在先前罗马统治者下的任何自主样貌。尽管耶路撒冷的基督教活动因哈德良的禁令受到限制,基督教并没有停止传播。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后,迅速传播到罗马帝国的其他地区,包括亚洲小、希腊、埃及、甚至是罗马本土。到了2世纪和3世纪,基督教已在许多罗马城市建立了坚实的教会组织。
至此,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经文场景,可以看出,面对“政、教”强权保罗的陈述坦然自若,眼神直视每一位在场的人,似在触及每个人的心灵。这一刻,他不仅是在为自己辩护,更是在为他的信仰作见证。保罗的三次布道旅行和其他门徒为基督教的传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即便是在耶路撒冷‘更名’、无法在圣殿遗址敬拜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停止。通过保罗的例子,我们看到,在逆境中坚持真理和信仰的力量能够启发和改变无数人的生命。
四、读经体会:
耶稣在‘道成肉身’显现到这个父神创造的世界后,为了将福音传给‘你、我、他/她’,虽身处罗马的强权统治下,仍借助于父神的旨意并忍受着巨大的试炼,将福音传播到那片土地上。
新约希腊文的耶稣Ἰησοῦς和旧约希伯来文的约书亚יְהוֹשׁוּעַ实为一个词(英文:Joshua or Jehoshua = “Jehovah is salvation”耶和华是拯救者)。可否大胆想一下,在耶稣降临到世上的1400多年前,约书亚按照神的旨意从摩西手中接过权柄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获取了一片以色列人肉身需要安顿的‘流奶与蜜‘之地,而耶稣基督按照父神旨意但将人们带入了另一片乐土,那就是永生,并且按照祂的旨意行使‘治理这地’这地的权利和义务,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世记 1:28 和合本)
今天,因着耶稣基督赐下的福音、以及保罗和许许多多耶稣门徒的见证,我们得以被神拣选,成为这片新乐土的拥有者和现实地土的‘管理者’,无论你身处哪个国家,无论你处于何种境遇,无论你身处患难和疾病与否,无论你面对怎样的“大祭司”,始终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为自己、为所爱的、所不爱的祷告,效仿耶稣基督,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福音的持守、传播和社会实践中,不妄基督为我们付出的代价和应许。
弟兄姐妹们,面对‘祭祀’阶层及现代社会的挑战,你认为我们如何更好地见证基督的爱?
(如有建议敬请留言讨论,邮箱:hu0023@gmail.com)
-
Enter “HuSir’s Faith Journey” – Experience the harmony between faith and life(Chinese)
HuSir Faith Trek People’s life trajectories are all dif…
-
走进《HuSir信仰跋涉》—体会信仰与生活的和谐之道
导读:去年,我听一位在加拿大某知名神学院学习的牧者说,那里有不少教授对中国基督徒的信仰、灵修以及主内生活缺少了…
-
悔改如何让你更健康
【导读】关于健康网上流行着这样的观点: 人这一辈子,什么最重要…
-
盲目喊口号代替不了信仰自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虽远必诛”,仿佛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在中国现实…
-
你的命什么时候由着你了?
近年来,中国社会在一统宣传和配套的娱乐文化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一种精神麻痹与集体幻觉的现象。人们一方面顺从现实…
-
敬虔的悔改与人体生理变化
人的情绪不仅仅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深深嵌入我们的神经系统、内分泌…
-
理性看待儒家文化生活的挑战与悔改呼唤
中国的文化历史深厚,儒家思想贯穿其中,塑造了无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确实为社会…
-
这一家有几个“好人”?
“做一个好人”——这是几乎每个人尤其是新中华社会从小被灌输的道德准则,家长教导孩子,学校教育学生,社会舆论也不…
-
耶稣为你死 vs. 安拉让你为他死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根本区别 “耶稣基督为你去死” 与 “真主安拉让你为他去死”&nbs…
-
“共业”与基督里的自由与快乐
看到一句话,特撰文“翻译”一下:每个人都是矛盾的集合体,当你只看到对方恶的时候,就是在承受对方的业,反映了你的…
-
“出埃及”是信仰跋涉还是命运淘汰?
~~~关乎人类选择的历史与现实比喻 在圣经中,出埃及的旅程不仅…
-
设想奥维尔续写《1984》:大洋国思想柏林墙特别篇
墙的作用,是隔离。它可以将一个国家分裂成两个阵营,可以阻挡自由…